浏览易车国际站
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,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。
添加图片
撰文 | 青竹
编辑|周长贤
2 月 14 日,比亚迪市值又万亿了。这跟周一(10 日)的发布会不无关系。
比亚迪周一发布会前,有人说「半个智驾圈都在关注这场发布会」。
结果,整个智驾圈/汽车圈都在关注。发布会前一周,股价已经预支了一成的涨幅。
「熬夜写了两个晚上报告」,一家全球 TOP2 主机厂相关工作人员说。
「喊出全民智驾,就狂欢了。」「迪王太会包。」「又给迪王装到了。」……同行们或怅然若失,或紧急应对,但对外大多闭口不谈。
其实,当晚的大部分时间都很平淡,天神之眼 ABC 的「配料表」,已经贴到了入口处。迪粉也没有很多,也没那么上头,铺垫稍冗长,媒体不惊不喜。
直到王传福拿出那张图,现场气氛陡然嗨起来。之后王朝/海洋两位大嗓门高管的激情「喊麦」,继续推举气氛。
事后回想,这不像一场发布会,更像一场投标会。大家不太关心技术和产品,而是等比亚迪亮出标配高阶智驾的底价: 7.88 万 。
效果如何?
虽有诸多非议,但不得不承认,迪王接住了这波富贵。
证据一,股价没有回跌,并在 2 天后又涨了一成。证据二,何小鹏、魏建军、余承东、苏箐都没坐住。后两位还是供应商的高管。
不论褒贬,问题是:怎么又是比亚迪?
就在比亚迪发布会的前一天,2 月 9 日,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「北斗天枢 2.0」计划。现场可见:「普及全民智驾」六个大字。这跟比亚迪的「全民智驾」有何区别?
划重点,长安天枢智驾系统将于今年 8 月份率先在 10 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。
而根据比亚迪的天神之眼 ABC 方案,A 为三激光版(DiPilot 600)用于仰望, B 为激光版(DiPilot 300)用于腾势、比亚迪、 C 为三目版(DiPilot 100)用于比亚迪。
而首批上市的 21 款车,价格从 7 万到 20 万,全部都是天神之眼 C,即无激光雷达版。
两相对比,除了比亚迪知名度更高,长安又陷于重组舆论,仅从智驾来讲,核心不是高阶智驾下沉,而是一定要击中题眼: 标配、不加价。即:白给。
可见,在用户心智领域,比亚迪出手,依然快狠准。
从 2022 年的「不再生产燃油车」,到 2023 年的「油电同价」,再到 2024 年的「电比油低」。比亚迪以往只在「电」上做文章,因其做了 20 年电池,友商是心服口不服。
这次卡位「全民智价」,则更加不服。毕竟在 2025 年之前,纵是迪粉也不敢说比亚迪智驾有多强。2024 年,其高阶智驾产品占比不足 5%。
虽然在这场发布会上,王传福强调比亚迪智驾过去是「做的多,说的少」,也认为如今「稳坐第一梯队」,但是其实整场发布会没有方案 A 能力上限的展示,核心是 围绕方案 C,击穿底价 。
去年,先是小鹏 MONA 用「纯视觉高阶智驾」低价走量,来到 15 万价位;后有宝骏在 10 万价位标配了大疆卓驭的灵眸智驾 2.0 Max,端到端高速+泊车+少量城市的无图双目。
所以,人们对 2025 年基础版高阶智驾的预期,基本在 10 万左右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其他车企不够狠心的观望,也把机会留给了比亚迪。而 7.88 万意味着高阶智驾的价格战已经结束。
诚如苏箐所说:「中国市场内卷成本到极致了,必然进入往上卷品质品味的新阶段。黑悟空、哪吒、甚至 DeepSeek 都是明确的信号。无限单维度卷成本的时代结束了。」
想在中低端市场跟比亚迪掰手腕,「加智不加价」的牌必须跟,至少名义上、价格上要大差不差,相信马上会看到各家动作。而有能力卷品质卷差异化,才有资格加价。无论如何,智驾降本都是必由之路。
智驾降本的标志性节点,大概从去年小鹏 MONA M03 开始。
「以前我们认为,高阶智驾是增值服务,是要收费的。」何小鹏在 P7+「全系标配高阶智驾」后说,「如果把高阶智驾做成标准服务,会发现未来有新增值服务产生的可能性。」
「不选装、不收费、不订阅。」回报是显著的,小鹏 P7+卖爆了。
何小鹏曾透露,P7+ 超额完成了自动驾驶硬件降本和整车 BOM 降本的目标。从此以后,小鹏所有车型要标配 AI 高阶智驾。
宝骏更不用说,降本界早有姓名的选手。此外,擅长堆料的「小理想」零跑也把激光雷达下沉到 15 万。
比亚迪「标配不加价」的背后,依然是其一贯擅长的垂直整合降本,和一点运气。
从硬件配置上看,天神之眼 C 不搭载激光雷达,传感器方案:5R12V12U——12 个摄像头、5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。其中,包括比亚迪独创的前视三目摄像头与自制的毫米波雷达,英伟达的 Orin N 及地平线征程 6M。
也就是说,除了核心算力芯片部分算法是对外采购,包括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、域控制器等大部分零部件,比亚迪已经实现内部的自主供应。有消息称,比亚迪自研芯片今年将流片。
「由于在早期竞标阶段,比亚迪给到的 BOM 成本要求非常低,不少外部供应商都放弃了项目。」高工智能消息称。另有消息称,内供价格至少比外采低 20%。
有分析认为,BOM 成本大概在两三千,也有数据称,整个方案成本 4000 元。
综合资料显示,比亚迪旗下比亚迪半导体、比亚迪电子均已经实现 ADAS 摄像头模组(包括单目、双目、三目、侧视)、毫米波雷达等智驾核心传感器此外,自研激光雷达也正在推进。比亚迪电子还在做域控的前装量产上车,线控悬架即将量产。
众所周知,比亚迪「除了玻璃和橡胶外,其他环节尽量自研。」
通过垂直整合降 BOM 成本,这一招不是人人能学,需要大体量,只有几家头部选手可以跟进。但是对标是难免的,所以会给供应链加码,看各家怎么消化。
软件降本方面,有一点后发的运气,也给友商出了难题。甚至向上影响到华为和小鹏这样的智驾头部选手。余承东不顾合作关系,大胆开麦:「凑合能用和好用」不同。
话虽有理,但 10 万级的车也需要先能用,才能好用。
比亚迪通过 2024 年一年的「发狠搞智驾」,自研加上外采 Momenta 软件就能做出全套方案,这个后发方案的性价比和效率,让先发优势者担忧,也必定让所有主机厂对标自查。
高阶智驾迈过 8 万的河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